ENGLISH

365娱乐app官方版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页 >> 365娱乐app官方版下载 >> 师资信息 >>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 正文

徐玉珍

来源:    发布时间 : 2018-01-22    点击量:

      徐玉珍,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1995),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365娱乐游戏平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副所长,课程理论与教师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课程分会(AAACS)课程教授(Professor of Curriculum)( 一种荣誉称号)。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课程理论、教育基本理论,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教育、教师生活史研究。联系方式:yuzhen6@hotmail.com

 

【海外留学经历】

20042-6,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访问学者,师从William Doll 教授和William Pinar 教授,第一次直接接触后现代及再概念课程理论。

20061月—20071,英国伦敦大学365娱乐游戏平台客座研究员,师从课程理论学者David Halpin 教授和时任大英教育哲学协会主席的教育哲学学者Terry McLaughlin 教授 ,“在场”学习、感受英国语言分析教育哲学的学术传统和魅力及英国式的课程研究。

20115-8,英国布莱顿大学访问学者,师从Ivor Goodson 教授,向Goodson 的团队学习教师生活史的研究。

20138-20148,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进一步研究我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美国课程学者施瓦布(Joseph Schwab)的学术生活史。

 

【主要学术兼职】

1.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2. 国际SSCI 期刊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JCS),副主编

3.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IAACS)中国代表

 

【代表性研究成果-中文】

1. 群体审议: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一个参考框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5 年第4期。

2. 区分两种不同的学科结构理论施瓦布与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比较及其对我国科技教育的启示,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8.

3. 论学科与活动 —— 重读杜威《儿童与课程》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7

4.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2.

5. 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4期。

6. 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1期。

7.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8.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9. 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出版社,2007年。

10.塔木德、课程和实践:约瑟夫·施瓦布与犹太牧师,[美国]艾伦·A·布洛克著,徐玉珍、林立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

1School-based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a case study of a recent initiative in China,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09,Vol.41, No.1, 49-66. ( SSCI期刊)

2Public Imaginary in Educ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Vol.3 No.2, 2006,pp.52-56

3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ChinaPolicy Analysis, Theoretical Controversy,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Vol. 44, No. 4, July–August 2011, pp. 46–65.

 

【承担过的主要研究项目】

1995-1999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核心组成员,参与了课程改革需求调查、理论建构、纲要拟定、课程标准研制等全部的过程。

1999-2001  教育部人事司校长培训教材研发项目,负责《校本课程开发》校长培训教材的撰写。

2002-2005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总负责人

2002-2004  北京市政府项目: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2002-200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核心组成员。

2002-2007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 总负责人

2007-2009  加拿大人文与社会科学项目[国际课程研究协会(IAACS)项目]:巴西、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课程发展研究,项目组国际专家小组成员。项目总负责人:加拿大UBC 国际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威廉·派纳(William Pinar 教授

2017-2020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基地重点项目:北京市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生活史研究,负责人。

2017-2019   教育部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项目:“课程理论与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建构。 负责人。

 

【主要学术贡献——自我评价】

1. 博士学位论文《群体审议: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一个参考框架》(1995.5)是中国学者中较早地(如果不是最早的话)将美国课程学者,世界课程研究历史上的丰碑人物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的“审议”课程理论介绍到中国,并首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群体审议”民主课程决策的合理性及其对改革中国“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课程体制的启示。该论文获得中国高校与香港中文大学首届社会科学论文优秀成果奖。

2. 《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2002)对国内学者从英语学者引进的“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做了自成一体的界定,得到诸多同行及学校一线课程开发工作者的认可。该论文获得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2002-2005)“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7“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论文“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2008)首次提出、论证并实证研究“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新概念。其中,“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研究总报告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